(资料图)
饮食调理
1.花生红枣汤
材料:连衣花生200克,红枣30-50克。
做法:把红枣、花生同放锅中,加水适量煮至花生烂熟即可。
功效:健脾益肾。红枣味甘性温,有补中益气、养血安神的功能;花生具有健脾和胃、利肾去水之效。本汤可用于气血不足、各种失血病、头晕目眩、神疲乏力、记忆力减退者食用。
2.黑豆排骨汤
材料:黑豆50克,排骨200克。
做法:
1.黑豆最好提前用清水泡一夜。
2.排骨洗净切块。
3.将排骨凉水下锅,大火煮开。
4.开锅后,用大火煮30分钟左右,撇净浮沫。
5.加入黑豆,再煲2小时左右,最后加盐调味。
功效:黑豆性平味甘,有活血清热、补虚乌发的功能。排骨也有很好的营养价值,可滋阴壮阳、益精补血。因此,常喝这道黑豆排骨汤,可以补肾养血,对头发有一定的滋养效果。
3.栗子粥
材料:板栗50克,粳米100克。
做法:煮粥食之。
功效:板栗既能与粳米一起健运脾胃,增进食欲,又能补肾强筋骨。尤其适合老年人机能退化所致的胃纳不佳、腰膝酸软无力、步履蹒跚等症状者服食,对老年人肾虚大有裨益。注意,板栗生食难消化,熟食又易滞气,一次不宜吃太多,否则易伤脾胃。
4.芪枣羊骨粥
材料:羊骨1000克左右,黄芪30克,大枣10枚,粳米100克。
做法:
1.先将羊骨打碎与黄芪、大枣入砂锅,加水煎汤。
2.然后取汁代水煮粥,待粥将成时,加入细盐、生姜、葱白调味,稍煮即可。
3.温热空腹食用,10-15日为1个疗程。
功效:补肾强筋,健脾益气。黄芪有益气固表、敛汗固脱等功效。大枣具有补中益气、养血安神之效。羊骨性味甘温,有补肾、强筋的作用。体虚乏力、虚劳羸瘦、腰膝无力、筋骨挛痛、久泻、久痢者适宜服用此粥。
常见补肾穴位
1.涌泉穴
位置:位于足底中央凹陷的地方,是足少阴肾经的起始点。
功效:按摩或刺激涌泉穴有助于补肾阳,增强肾脏的功能。
2.太溪穴
位置:位于足内侧,足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,是足少阴肾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。
功效:按摩太溪穴具有滋肾益气、清热去火、补肾壮阳等功效,常用于调养肾气,增强腰膝的力量。
3.肾俞穴
位置:位于腰部,第二腰椎棘突下,后正中线旁开1.5寸。
功效:按摩肾俞穴具有补肾益气、温肺止咳、化痰的功效,常用于治疗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、盗汗、遗精、早泄等症状。
4.命门穴
位置:位于脊柱区,第二腰椎棘突下(也有人认为位于腰部正中间,正对肚脐)。
功效:按摩或针灸命门穴,可以益肾壮阳、清热安神、调理冲任等。
5.关元穴
位置: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前正中线上,肚脐的正下方3寸左右的位置。
功效:经常按摩关元穴,可以使肾气活跃以及补充肾气。
6.神阙穴
位置:位于腹部,距离脐中四指的位置。
功效:按揉此穴对调节生殖系统、促进肾气的运行有一定的作用。
7.玉枕穴
位置:位于脑后部。
功效:按揉此穴可有效消除颈肩疲劳感,使身体阴阳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,对辅助补肾有一定功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