远光足球队正在比赛中。
山西省体育场室内场馆,小球员正接受专业训练。
聚华体育场,一群小学生在寒风中练投篮。
冷风袭来,气温骤降,但我市各大体育场馆却依然人流涌动、热闹非凡,一群爱好体育的人聚在一起,共同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。连日来,记者在我市一些运动场所看到,不少市民呼朋唤友,在球场上撒欢,在体育馆苦练,在林荫道飞驰,在汾河边奔跑……
“每周杯”踢起来
11月23日下午,南内环西街一个室外足球场上,太原神龙足球队组织的队内比赛激战正酣。球队中有工厂职工、公司员工,也有企业高管、公职人员。虽然天气寒冷,但队服一换,大家在场上你来我往,互不相让,踢得热火朝天。
“我们队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,由当时太原锅炉厂一群喜欢踢球的职工组建。大家最早在和平南路的太原锅炉厂的厂区活动,后来陆续转战到万柏林二中学校足球场、省农行培训学校、龙华足球场等场地,三十多年,风雨无阻,从不间断。”太原神龙足球队的队长刘海滨说。
友谊第一,比赛第二。踢得时间久了,很多能玩到一起的足球爱好者也慢慢参与进来。目前,球队成员约有60人,平均年龄40岁,最大的71岁,最小的31岁。
在解放南路聚华体育场,一年一度的晋超联赛正在进行中。远光足球队打出漂亮的二过一配合,队内射手王段一波远距离抽射得分。
“夏练三伏,冬练三九,越冷越得运动。我们队分两拨人,能跑动的,在聚华打比赛;跑不动的,在东山踢小场。”远光足球队的队长刘佳说。
据介绍,远光足球队成立于2000年前后,最早由毕业于太原大学的一群校友组建,在我市业余足球队中处于中上游水平。如今,不少队员年近五旬,一些新的足球爱好者也加入进来。
“二十多年了,基本没有间断过,每个周末,雷打不动。很多队员受伤了也要来,哪怕在场边加加油,鼓鼓劲儿。”刘佳说。
寒风劲吹,但我市足球比赛的热潮却一浪高过一浪,全省高校职工足球联赛、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、冬季联赛等比赛陆续举行,你方唱罢我登场,网友、群友,以及企业单位自发组织的友谊赛,也在我市多个室内外足球场次第举办。
据了解,除山西体育中心、各大高校足球场、商业性足球场地等专业标准足球场外,我市还充分利用城市空地、公园绿地等场所修建社会足球场。这也让我市群众体育运动得以广泛开展,每到周末,比赛一场接着一场,精彩不断。
有热情不怕冷
24日清晨,韩梓希就被父母叫了起来,因周末有羽毛球培训课,7时许她就要到球场,先活动一下,热热身。
“其实是孩子自己想练。现在双休日孩子的闲暇时间比较充裕,我们原计划给她报文化课的培训班,但孩子不想去,只愿意报自己喜欢的项目。只好随她了,报了个羽毛球培训课,锻炼锻炼身体,也挺好的。”韩梓希的妈妈说。
在位于山西省体育场的立方羽毛球馆看到,一大早,球场上已是满满当当。场中央,孩子们在教练的指导下认真训练,不一会儿都是汗流浃背。
如今,在全民健身活动的引导下,学生们通过合理的时间分配,在学习中保持高效率,集中精力完成作业和课程复习,并且还能平衡学习、休息和兴趣,在享受丰富多彩校园生活的同时,兼顾自己的爱好。
在聚华体育场,在家长的陪伴下,不少中小学生顶着寒风,在场上跑步、踢足球、打篮球,玩得不亦乐乎。
“现在中考体育已经增加了足球、篮球和排球。孩子和很多同学都报了篮球培训课,在周末能有个玩伴,训练起来也不枯燥。”在一旁陪伴的家长王斌说。
“我家孩子不喜欢跑步,就喜欢篮球。报了篮球培训课后,一到周末的训练时间,他比谁都准时,有时候我没时间送他,他就自己找同学相跟上一起来。”王斌说。
随着孩子篮球水平逐渐提高,场下的家长也心情大好,不时给孩子加油鼓劲,由此还带动不少家长也参与其中。
家门口享健身
寒潮来袭,气温骤降,但骑行、跑步这些健身项目却持续升温。奋力奔跑,飞驰来去,成为城市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滨河自行车道上,依旧能看到不少骑行爱好者三五成群,骑车穿过树丛、掠过草地,像一只只自由自在的小鸟。53岁的市民史建国平时骑行上下班,每周都会来一次环城骑行。
“前段时间刚看了环太原公路自行车赛,一激动就换了辆公路车。我就是喜欢这种自由自在的感觉,所以健身选择骑行。以前血压高、血脂高,锻炼几年后,一检查都正常了。人还是得动起来,待在家里,病就找上门了。你看我自从参加到骑行健身当中,身体和精神状态越来越好了。”史建国说。
在自行车道附近,不少沿河跑步的人来来往往、挥汗如雨。家住文华苑的退休教师李欣,是跑步的重度爱好者。十多年坚持跑步,风雨无阻,从不间断,参加过迷你马拉松、半马等赛事。“我是因为太原办起了马拉松赛事,才开始跑步的,初学者,纯爱好。今年我跑了个半马,和年轻人不能比,我就是玩个高兴。跑起来,身体好了,心情好了,胃口好了,一切都好起来了,总之是越跑越爽,越爽越跑。”
近年来,我市不断打造品牌赛事,太原马拉松赛、汾河龙舟公开赛、环太原公路自行车赛等赛事已逐渐成为太原体育的名片,从而带动群众体育持续升温。与此同时,相关部门不断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,通过新建、改建、升级等方式,形成市、区、街道、社区四级健身场地设施的网络化空间布局,打通群众健身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进一步满足群众健身需求。
家门口的健身自由,得益于我市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更新,家门口的健身自由,也得益于我市轮番登场的品牌赛事。我市不断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,让健身成为越来越多体育爱好者近距离的享受、家门口的幸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