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28日,新华社以《“三晋第一街”何以出新》为题,报道太原迎泽大街的“前世今生”。
报道称,迎泽大街的前身,可溯源自600多年前的明太原城南城垣外一条连接“迎泽”“承恩”两座城门的环城土路。20世纪50年代,太原市提出修建70米宽的迎泽大街。而在当时,太原城市道路最宽仅有6.7米,因此70米的规划宽度也使迎泽大街成为“三晋第一街”,并成为太原市的标志性街道。今年国庆节前夕,这条历史悠久的街道完成全新改造,正式竣工通车。
烈石寒泉、汾河晚渡、双塔凌霄、巽水烟波……迎泽大桥的汉白玉栏杆以浮雕的形式展现了“晋阳八景”文化;以“莲花灯”和“棉桃灯”为造型的华灯点亮夜幕低垂的迎泽大街;将“迎泽门”LOGO、“祥云”图案、“如意”纹路运用到沿线布设的交通牌、座椅等城市家具中……将三晋文化符号嵌入迎泽大街及周边,城市文化和历史记忆的深度挖掘与再造,使迎泽大街实现“古今交融、生生不息”的气派。
迎泽大桥是太原迎泽大街上横跨汾河的一座标志性桥梁,其“桥头堡”建筑引得市民纷纷“打卡”。“桥头堡以太原火车站‘钟楼’造型为设计灵感,方正的基座与挺拔的竖向元素,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经典造型。”太原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规划方案研究中心副所长梁煜说,桥头堡建造时保留原有的步行楼梯,内部设置无障碍电梯满足市民无障碍通行的需求。同时,在迎泽大桥两侧建设观景平台,丰富市民观景拍照、休憩打卡等多元化使用场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