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国庆结婚季前,记者发现一个现象,我市婚庆行业涌现出一批职业伴娘(郎),他们以专业的服务和娴熟的能力,为不少新人的婚礼助兴添彩。租伴郎和伴娘何以火起来?就此,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。(《太原晚报》9月26日)
对大多数人而言,伴娘(郎)是婚礼上的必要角色。通常由新娘和新郎的同学、好友来充当,不过在现实中,经常有“犯难”的情况发生:新娘、新郎晚婚,未婚的朋友很少;家中的老人们比较“讲究”,原本选定的人选属相不合适;好朋友临时有事来不了……事实上,他们也有劣势:虽说表面上不花钱,可好友的交通、住宿等费用和人情债,也不是一笔小数目;好友或性格内敛,或不熟悉当地风俗与婚礼流程,还可能闹出笑话来。以上种种,其实也是职业伴娘(郎)应运而生的重要原因——只需几百元的费用,便能更好地烘托气氛、掌握节奏,对于“一辈子就一次”的婚礼而言,值得且必要。
有需求就会有供给,可能是兼职,却填补了市场空白,最终实现双赢。对许多从业者而言,这一行的门槛并不高,而且不仅能赚零花钱、积累经验,还能穿上漂亮的礼服、吃一顿大餐,何乐而不为呢?大家互不相欠、各取所需,恰恰说明现代社会服务业的分工细密。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和争议应当防范,譬如“闹伴娘”的陋习,如何来规避?替新郎挡酒的需求,该怎样满足?收到的红包,要不要归还?凡此种种,仅有口头约定远远靠不住,甚至不排除有些人认为“我掏钱就是让你干这个的”,所以应当签订书面合同,对双方的权利义务进行明确,一旦出现严重情况,也要及时报警。
这是对传统的尊重,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。面对类似职业伴娘(郎)等新职业,不能用老眼光和戴有色眼镜去评判,应当营造包容和谐的社会环境,呵护其前行,规范其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