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中央持续加大对老旧小区改造的支持力度,在资金、政策等方面给予更多倾斜。各地各部门积极响应,结合实际情况,稳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。
?改善居住生活条件
?干净整洁的路面、错落有致的树木……在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建华南路社区街里小区,处处洋溢着温馨的生活气息。
“之前小区环境乱,无物业管理,房前屋后违建多,下点小雨路面都积水。”建华南路社区党总支书记姜向国回忆说。该小区建于1970年,2022年列入莲池区老旧小区改造清单。保定市多次召开群众座谈会,在充分征求居民意见基础上重点在修缮小区道路、增加停车位和绿化带、改造上下水等方面下功夫。
北京市昌平区城南街道昌盛园社区占地26公顷,40栋楼曾被分成36个独立小院,围墙林立。由于管理失序、私搭乱建等问题,小区曾长期成为基层治理的难点。小区居民肖春凤回忆说:“过去,我到最近的菜市场买菜需要步行20分钟。小区内别说停车位,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。”
?如今,老人们在树下打牌聊天,孩子们在游乐空间快乐奔跑,滑梯长椅、雨水花园、健身步道等一应俱全。在2023年9月举行的第二届北京城市更新论坛上,昌盛园社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荣获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项目。昌平区将这一短时间、低成本、可持续的老旧小区改造模式提炼为“昌盛模式”。
?银川市金凤区长城中路街道紫园二区建于1997年,供水、排水、供暖管线老化,住宅楼存在冬季不保温、夏季不隔热、雨天不隔水等问题。
?“过去一到雨天我们就发愁,院子里水坑多,家里屋顶还漏水,实在是闹心。”小区居民马富安的烦心事已经得到解决。经过前期调研摸底,去年2月份,一场从里到外的翻新改造正式开始。从燃气、供水等管线管道,到住宅外墙、屋顶的保温防水设施,再到小区内绿化、照明、充电桩、健身器材等基础设施,金凤区“一楼一策”研究改造方案,令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。
?群众满意作为标准
?老旧小区“改不改、怎么改、改得好不好”由群众说了算。为方便群众参与,推动改造工作高质量开展,河北省统一制发《老旧小区改造征求意愿表》,将基础类、完善类、提升类等三方面40余项改造内容细化成“菜单”,通过“线上+线下”相结合方式为居民提供“点菜式”征求改造内容意愿服务。
?对收集的居民意见建议,由“河北老旧小区改造”微信公众号反映到属地相关部门及时核实处理,打通服务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。近年来,每个纳入改造范围的小区居民改造意愿征求率均超过85%。
“我们邀请居民代表参与改造方案制定、施工过程管理、工程质量监督、联合竣工验收等关键环节,充分听取居民意见,全程监督改造过程,建立政府统筹组织、部门协调指导、街道具体实施、社区协同推进、居民全程参与的老旧小区改造良性运行机制。”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房地产市场监管处处长徐华忠说。
?昌平区城南街道社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、昌盛园社区党委书记张琪告诉记者,社区建立居民议事厅,引导居民参与社区建设,引入统一管理,解决了物业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。
“我们坚持全龄友好、幸福共享原则,将专业设计与居民点单相结合,把座谈会、共商共治墙、入户征集到的居民意见融入设计方案,确保改造真正改到居民‘心坎上’。”张琪表示,随着物业服务品质持续提升,居民逐步养成付费享受服务的消费习惯。过去两年,物业收费率从10%增长至70%,实现社区治理良性循环。
??昌平区住房城乡建设委老旧小区改造专班负责人庞继业介绍说,2024年,昌平区将全面推进老旧小区改造,已立项的90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将于年内全部实现开工。
?齐心协力共治共享
环境美了,管理也得跟上。金凤区坚持在一线问计于民,将“社区代管”转变为“居民自管”“多方共管”,以连片打包“红色物业”管理模式解决老旧小区“小散乱”等问题。
“社区建立了食堂和活动室,我们的幸福感越来越强!”金凤区中强巷社区居民秦有福说,社区聚焦为民、便民、安民,构建起党支部、社区居委会、物业企业、业主委员会同向发力的治理新格局。
?据统计,金凤区2023年共实施16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,涉及74栋住宅楼33.32万平方米,惠及居民3535户。金凤区住房城乡建设和交通局负责人表示,将通过精准补短板、强弱项,加快消除安全隐患,实现老旧小区“里子”“面子”齐提升。
以绣花功夫实现社区善治。2023年,昌平区将“昌盛模式”延伸拓展,推动街区整体环境联动更新,居民、商户、小区、商业实现融合共生,逐步形成社会、社区、居民共创共建的新路径。
?城南街道工委书记李建忠介绍,城南街道创造性将“昌盛模式”推广至介山路改造中,通过成立“商居同盟”,组织商户、居民、产权方、设计公司、行政管理部门等多个主体在同一平台对话,群策群力、统一思想,将专业设计理念与商户、居民需求相呼应,实现街区立面统一风格、商户店个性化设计、居民生活需求有效满足。